论媒体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早在2013年4月中旬,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25家媒体共同发起《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倡议全国各级新闻媒体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严肃认真地追求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那么,各级新闻媒体如何响应倡议,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呢?
一、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积极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新闻人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守望者、解读者,从而也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新闻关注的是社会前沿,它告诉我们社会在发生什么变化。问题在于关注什么、如何解读,期待什么。如果我们的新闻媒介不去以时代的强音促进社会向人民期待的方向变化,那无异于放弃了我们的职守,放弃了我们的期待。近几年,在市场压力下,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精神有所滑坡,媒体形成了市场化媒体倒逼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倒逼传统媒体,被动的迎合媚俗之风,模糊了作为党和政府执政工具的行为,有的媒体甚至沦为网络信息的采信者、网络谣言的传播者。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幸福安居的梦。中国梦的提出,为所有追逐梦想的中国人注入了新的正能量,也为劳动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新的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梦才能实现。
实现中国梦,媒体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者并不是脱离群众的“无冕之王”,也不是远离现实的旁观者,而是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忠实地服务于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宏图伟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特别是现在,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力量、奋力拼搏,我们新闻工作者,更应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为全国各族人民营造一个昂扬向上的良好舆论环境,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实现“中国梦”输送正能量。
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媒体重塑和提升自身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机遇。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要触动既得利益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我们媒体引导社会舆论,使改革、公正、法制等观念真正深入社会,深入民心,成为共识,在这方面媒体是大有可为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输送的正能量越多,越能提高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唱响中国梦中担负起社会建设者和时代发展记录者、推动者的职责
新闻媒体是社会现象的“放大镜”,是社会舆论的“扩音机”,当前社会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挑战,一些新闻工作者出现了角色意识失位,他们认为记者掌握着话语权和影响力,对正面引导漫不经心,对负面报道一拥而上,有些记者习惯片面报道。例如有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是站在建设性立场去舒解矛盾,弥合对立,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理解尊重,而是怀揣炒作的目的去起哄、去煽风点火,扩大对立。事实上,新闻报道导向正确与否,社会影响巨大。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情况错综复杂,敏感问题也多,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记者在工作中时刻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
新闻媒体是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新闻工作者只有以建设者的角色做好新闻报道,才能使每一篇报道都有正确的出发点,有明确的建设性,能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时下,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重要任务。新闻工作者要认清形势,在纷繁的社会问题面前,能够时刻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和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有责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正确把握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的主流,才能在新闻实践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三、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在唱响中国梦中提高媒体公信力
从新闻的定义来看,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生命,也就意味着失去受众。时下,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工作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收受礼金,制造假新闻,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显然是为“中国梦”添加了负能量。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界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引入了竞争机制,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受众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众需要,你不想考虑也得考虑。在这种形势下,某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是仅仅为了满足某些观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所以假新闻也就出现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新闻事业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也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它更多地承担着一种整合社会的宣传职能和社会责任,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肌体的健康成长。广大的生活在高倍放大镜下新闻工作者能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教训中醒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杜绝假新闻,做一个历史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养成踏实、求真求实作风,不要捕风捉影、添枝加叶,夸大事实真相。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收了人家礼金、吃了人家的饭,就很难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坚持实地采访、现场采访、直接采访,对新闻事实反复求证、多方核实。规范新闻信息来源,不凭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采写新闻,不为追求轰动效应、发行数量和收听收视率,故意扭曲新闻事实,编造虚假新闻,努力使新闻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只有这样,为中国梦传递出来的才能是正能量,而且是真能量。
四、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唱响中国梦中杜绝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倾向
媒体竞争的直接目的就是争夺受众,广告、发行量、收视(听)率、点击率成了衡量媒介成败的标志,广告自然也就成了媒介的生命线。时下,在新闻媒体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过分地强调媒体市场化经营的成分,而淡化其新闻宣传的功能。似乎市场是万能的,一旦迈上市场,就可以包揽一切,新闻宣传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淡化、弱化新闻宣传,将会导致新闻媒体影响力的削弱,甚至会丧失其生存的基础。
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一些媒体存在市场压力下的“腿脚发软”和全媒体裹挟下的“方向迷失”,使新闻工作者价值追求和职业精神出现滑坡。部分媒体存在博眼球、贴标签、娱乐化、被炒作、低俗化等现象;一些新闻工作者固守“看客”心态,以旁观者的身份作新闻报道;有些记者具有“唱衰”偏好,习惯“扒粪”,片面“亮丑”;一些媒体只愿讲经济效益,大谈收听率、收视率、发行量,乐于讲“卖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经营、搞创收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些新闻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政治责任有所弱化,社会责任不断退化所造成的。我们倡导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并不是忽视经济效益、排斥经济效益、不要经济效益。恰恰相反,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相促进,协调统一,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因此,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就要把党的利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社会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突出抓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媒体经营,抓好创收工作,以创收工作的大幅度增长来促进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宣传工作促进经营创收,实现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地把媒体做大做强。
总之,新闻媒体只有积极引导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积极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推动者的职责,切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把维护媒体公信力视为职业追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才能承担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才能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才能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sunv.com.cn/mnews/175.html 您的IP:42.233.232.74